莫名其妙订了新业务、套餐资费眼花缭乱、收到境外骚扰电话,这些都是电信用户常见的消费痛点。七月底,三大运营商纷纷承诺将在透明消费、套餐精简等方面采取实质性举措。
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表示,对于在10086未有效解决的服务诉求,客户可以通过中国移动App服务监督专区、10080热线、服务监督小程序等渠道进行反馈,我们将7×24小时提供全天候服务。
中国电信同步推出九项规范措施,强调要征得用户同意后方可开通电信业务,让消费过程更加透明。全面规范业务退订流程,未经公示的套餐产品严禁销售。
中国联通表示将大幅精简资费套餐种类和数量,确保资费公示内容分类清晰明确。业务协议中的关键条款将突出显示,便于用户识别重要信息。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振宇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具体实践的落实需要广大经营者自觉地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主动预防和化解消费纠纷,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活力,构筑更安全、更放心、更满意的消费环境。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4月在全国启动了电信业务“明白办、放心用”行动,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套餐复杂、不知情订制、不明扣费等焦点难点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移动电线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为6.82亿户。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将推动降低失能老年人照护支出压力,更好满足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刚需。
《通知》明确,本次项目补贴对象为经统一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以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等;
机构养老服务包括长期服务(入住机构时间在30天以上)和短期服务(即“喘息服务”,入住机构时间在30天以内)。
补贴资金通过“民政通”(含小程序、App)以电子消费券形式按自然月发放,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在购买养老服务时,可以在消费券额度内按比例抵扣相关费用。
该项目于今年7月起,在浙江、山东、重庆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西省新余市、四川省成都市等试点地区先行开展,后续将根据试点情况于2025年底前在其他省份推开。各个地区项目实施期限为12个自然月。
《通知》指出,项目坚持自愿申请原则,老年人及其代办人可以通过“民政通”注册申请,按照《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将按月获得电子消费券。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可按有关程序获得相关结算资金。